就
是
對
待
工
作
的
態
度
,
個產品,
做到極致認真
每一組數據
新 聞 動 態
NEWS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唐豪課題組在光學權威雜志Photonics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Experimental Quantum Simulation of Dynamic Localization on Curved Photonic Lattices」的論文[Photonics Research 6 1430-1439 (2022)]。在光量子集成芯片中由正弦彎折波導組成的二維陣列中,通過二維量子行走,獲得二維結構動態局域難以直接解析計算求得的傳輸方差,發揮出量子模擬的優勢。并展示動態局域對片上量子態波包的維持,對于量子信息處理應用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該工作被選為「編輯推薦」(Editor’s Pick)。
動態局域:讓電子、光子「慢」下來
動態局域最初在外加交流電場中被發現,電子在其中演化會受到抑制,于1986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大學 V. M. Kenkre 組觀測報道。2000年以來,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德國耶拿大學等研究組利用周期性彎曲光波導或光子晶格模擬外加交流電場,也觀測到了波包受到抑制的現象,特定參數下的正弦彎折波導甚至能夠完全將光子局域在一根波導中。下圖對比了電子在正弦周期電場中的傳播和光子在正弦彎折波導系統中的演變。紅色波浪線代表外加交流電場,藍色波浪線代表正弦彎折波導,粒子沒有受到抑制的演化范圍如淺色陰影所示,深色陰影代表粒子在受到抑制的情況下的演化范圍。
近十年來,關于動態局域的量子模擬研究有所停滯,例如其演化方差隨傳輸時間的定量關系從未被演示,原因之一在于以往制備大規模演化路徑比較困難。目前三維光子芯片的技術進展帶來新的契機。事實上,動態局域的傳輸特性可用來分析電子遷移率的各向異性、自旋系統的演化等物理現象,因此實驗研究動態局域的傳輸特性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周期性彎折光波導實現動態局域,相當于對波導引入有效折射率的改變。對于正弦彎折波導,有效耦合系數為:
在一維和二維波導系統中實現動態局域 量子行走展示量子模擬優勢
實驗系統的波導結構如下圖所示,分別是一維(上)與二維(下)情況。將光子注入到陣列之中,實驗團隊觀測到了光子演化受到抑制的現象。
在一維實驗中,實驗團隊觀察到光子演化明顯受到抑制。
光在波導中的演化傳輸特性通常由傳輸方差(variance)
這樣解析方法與 公式(x)量子行走概率分布得到的結果一致。
對于二維實驗就更為復雜了,在圖4中我們看到不同彎折方向的
或可應用于片上量子存儲
研究團隊指出動態局域或可用于實現片上量子態的維持。量子信息處理中,想要維持量子態波包信息,理論上可以將每根波導用V型槽分別接出到一根根光纖中再導出到存儲系統中,但每根光纖的細微差異會帶來原光信息幅度和相位不可估測的改變,實際操作的可行性難以保證。動態局域的量子模擬在特定彎折參數設置下可實現有效耦合系數為零,即整個演化過程停滯下來維持原狀態,這個特征可用于實現整個量子態波包的片上維持。
為此實驗團隊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如圖5所示,光在純直波導、先直后彎波導和先彎后直波導中圖上半部分為光子演化隨時間的變化示意圖,而下圖則是實驗結果,可以發現圖案基本相同,測得三者的方者也是一致的。首次實驗展示動態局域對量子態波包的維持。想要維持特定量子態波包,只需要在直波導后接入特定彎折波導。而想讓該波包繼續演化時,可以再次接入直波導。并且,量子光源在通過芯片后對Cauchy-Schwarz不等式的破壞程度依舊能保持125個標準差,證明了動態局域波導對量子性的維持。
這種設計可以靈活地調節片上量子態波包的維持,擴展了動態局域的實用性,為今后片上量子量子信息處理帶來啟示。
當前,集成光量子芯片正逐漸成為量子模擬和量子信息處理的強大工具。通過三維波導布局、彎折波導等各種豐富的波導調制方法,目前這種基于光子芯片的可擴展量子模擬器已實現了許多有趣現象的模擬,例如分形結構中的量子傳輸和量子態的拓撲保護等。
此前,金賢敏團隊受邀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發表新聞觀點(News &Views)[Nature Photonics 16, 178-179 (2022)],指出集成光量子芯片具有精準構建各種哈密頓量的豐富實驗能力,是專用量子計算及量子模擬的理想平臺。集成光子芯片不止具有更高的集成度,而且它的精細調控能力可以使其做到很多分立光學器件無法完成的任務,此外,集成光子芯片具備更高的可擴展性和可重復操作的性能穩健性。這些優勢使得光量子信息處理的工具箱得到極大的豐富和加強。